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廉政瞭望 > 清风前沿

廉文荐读︱话说曾国藩的公与私

来源:浙江省纪检省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07-14

廉文荐读话说曾国藩的公与私

曾国藩自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十一年(1872)间,前后三段时间,任两江总督共计八年。两江总督管辖江苏、江西和安徽,范围不可谓之不大,而且这两江是江南富庶之地,又是当年清军与太平天国的主战场,是十足的财政与战略高地。朝廷很重视这个官位,曾国藩也很重视这个职位。曾国藩的看重是因为这是他带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不可或缺的军饷依托平定战乱后,他要藉此实现"济世人于水火,解生民于倒悬"的抱负。观当年清政府的"轻徭薄赋",实则是将包袱甩给地方地方各级官吏中饱私囊的层层加码,再加上连年的战争,使得两江民不聊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作为地方最高长官的曾国藩要实现宏愿抱负,必须来一场整顿吏治,革除陋规,而他觉得最有影响力的方法从自身做起。

曾国藩就任后,从大本营安庆沿江东下深知自己的湘军部下一直期盼着他得总督职位,如今得愿个个扬眉吐气,各路水师定欢天喜地大搞迎送。所以在出发前就致信水师将领杨载福等:"国藩赴水营,请阁下告诫各营,无迎接,无办席,无放大炮"但到横坝头时,他发现各营还是列队迎接,鞭炮齐鸣,心中很是不悦,再次写信给杨载福,切忌不可。这时部下们才确信曾总督来真格的,不像过去的"潜规则",上级严格律己,宣布禁令,而下属须过格招待,禁而不止,然后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曾国藩上任从此不再。


1

晋升如此高位,属下官府一定会送礼,对此曾国藩有点两难。礼品不光是钱财,还有一份人情不收像是"拒人千里之外"所以在实在拒绝不了时,他就挑一二件价值最小的东西。按当时的官场例行,总督府都由当地知府安排,包括一大家子的起居被褥等等。为此知府唐景皋专门派人采购并送往总督府结果,曾国藩只收下了七领草席,其余"奉壁",致信感谢说,因为过于昂贵,我不敢当。

因此,总督府前送礼的人起初排队成行,到后来门可罗雀,最后再无人来送礼了。一天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去他家,看到曾国藩的菜里没肉没鱼没鸡,惊奇地问他,总督府连火腿也没有吗?曾国藩笑而答之:"无之,往时人送皆不受,今成风气,久不见人馈送矣。"

2

曾国藩整顿吏治,革除陋规从自我做起的另一个举措是管好身边的人。一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比如仆从、长随、巡捕等等,也都有很多弄权贪腐的机会,选好管好他们是吏治的重要方面,所以曾国藩给身边的门子专门写了"约章",就是制定工作准则。准则的第一条"不凌辱州县",第二条"不许荐引私人",条分缕析,规定得仔细明白。二是家属。曾国藩在未任总督前带领湘军作战时就给自己立规矩,"以廉率属,以俭治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这样他的妻儿尽凭从总家分得的五十五亩田地度日,家中几乎没有余钱。他女儿说,人家杀一头猪之油,止能供三日之食,而我家杀一只鸡之油,也要作三日之用。可见家况之窘。他的欧阳夫人以为来到总督府,再不必过乡下的拮据穷日子。可曾想,因人手不够买了个女仆,曾国藩知道后大为生气此事作罢。总督府的女人们日出而作,日落也不得息。曾国藩还为家中女眷们制了个工作日程表,规定早饭后、中饭后及晚上各做那些活儿。晚上走到曾家,看到的是总督秉烛办公,全家长幼女眷们油灯下纺纱绩麻的动人景象。

3

曾国藩经手的银两不可谓不多,有盐运司经常送来的"缉私经费",有上海海关、淮北海关等几个海关定期送的公费。这一些他全部解入"后路粮台",即财政司。而自己一年的工资加养廉银一万八千多两存放在布政司衙门。前者公事用,后者家用。公与私泾渭分明,绝不含糊。他个人的生活俭朴得惊人。英国人戈登眼中"他的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油渍"。至于吃的方面,他更不讲究。有一次宴客,总督大学士竟然用一个破瓦盆。

按照曾国藩时期的各级官员的陋规(可谓之"灰色收入"),总督和巡抚一级每年可达十八万两,曾国藩权力巨大,可达三十万两。曾国藩是"不敢"拿还是"不能"拿,都不是,他是"不愿"拿。曾国藩何而不为之,一是他当总督"济世人于水火,解生民于倒悬"的初衷激励他,更是他三十岁那年进入朝廷翰林院立下的学做"圣人"的志向内化成心中坚不可摧的信仰。由于曾国藩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加上革除陋规一系列举措,当地整顿吏治成效显著,使江南地区在战争严重破坏后快速地恢复了以前的繁荣。如瓜洲,"荒江寂寞之滨,今则廛市楼阁,千墙林立矣"。

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给四位弟弟的信中写道:"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后人读来,何不动容,震撼心灵。

 

沈示春


注:参考张宏杰著《曾国藩传》

(沈示春,15068877818



 

分享到: